探索绿色化、智能化新技术与新转型模式
——绿色低碳创新助力炼化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近日举行的2025(第十三届)亚洲炼油和化工科技大会的炼化专题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傅向升在致辞中指出,炼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正在面临全球能源转型、碳排放约束,以及“双碳”目标等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傅向升强调,要实现炼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这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核心路径。他还呼吁行业各方加强合作,探索绿色化、智能化新技术与新转型模式,共同推动中国炼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技术:驱动炼化产业转型的核心引擎
乙烯被称为“石化行业之母”,其衍生物在石化产品中占比超75%。2024年全球乙烯产能约2.3亿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和消费国,其产能和产量分别为5500万吨和4850万吨。随着化工新材料发展,乙烯产能将进一步增长,预计到2030年将达8387万吨。这一增长反映了化工新材料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对乙烯生产的低碳技术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推进乙烯技术的绿色低碳化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张来勇详细介绍了“绿色低碳乙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他从新技术如何优化反应路径、强化节能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乙烯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提升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并提高产品的收率和纯度。
张来勇透露,该技术已经在多个示范项目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已应用于大庆石化、广东石化等22个乙烯项目,实现了石脑油等多种乙烯原料的高效节能加工,乙烯总产能超1300万吨,创造经济效益400亿元。企业在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下,依旧能够实现更绿色、更高效的生产方式。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烯烃产业链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为其他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传统炼化装置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乙烯技术的突破只是绿色低碳转型的缩影,更多创新技术正从不同维度重塑炼化产业。雪佛龙鲁姆斯全球有限责任公司与埃尼集团开发的EST浆态床加氢裂化技术,突破了传统加氢裂化技术的局限,能够高效转化多种传统化石原料,同时兼容生物质等低碳原料。该技术不仅解决了能源转型过程中原料需求多样化的问题,还为炼化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原料来源,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加速产业向低碳化、多元化发展,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从乙烯生产到原料多元化利用,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正形成合力,推动行业向更深层次变革。而在分子层面的精细化管理,更是为炼化产业升级开辟了新思路。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原副院长马安创新性地提出以分子管理理念为核心,从微观层面重新定义石油加工流程。即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组成,揭示组成与物性的内在关系和加工过程的转化规律,结合计算机的模拟优化技术,开发高效分离、优化炼化过程中分子走向,充分利用石油中的原生态分子,实现石油分子的定向转化,有效践行“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精细化石化生产理念,为炼化企业的高质量转型和智慧炼化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智能数字化:赋能炼化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动能
在绿色低碳技术成为炼化产业转型重要驱动力的同时,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也在为炼化行业带来新的变革,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本次专题会不仅关注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推动炼化行业的高效运行与产业链升级。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在炼化项目中融入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管控的智能化、供应链的协同化。通过智能排产系统的引入,生产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得到了提升。同时,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帮助公司精准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为大会现场
生产管理的智能化解决了效率问题,而设备的稳定运行则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在这方面,智能监控与维护技术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经理杜艳泽剖析了大型加氢装置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蚀、结焦等常见问题。他指出,通过技术优化与管理提升,炼化企业可以确保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行,保障产业整体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
从生产到设备管理,智能化应用已覆盖炼化产业的多个环节。而站在行业发展的更高维度,未来的转型方向则指向了更深远的变革。霍尼韦尔UOP的首席技术经理王磊表示,全球能源转型、低碳技术创新和产业链重构,正在深刻影响着炼化行业的未来发展。特别是氢能和生物基原料的应用,将在未来的炼化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氢气、绿色电力等低碳能源的应用逐步落地,炼化产业将迎来一场“绿色革命”。王磊还认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和产业融合将是未来炼化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协同合作创新:破解炼油行业挑战的必由之路
无论是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还是智能化升级的推进,炼化行业的每一步变革都离不开产业协同的力量。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大背景下,协同合作更是破解行业发展困局的关键。全球石化产业正在经历产业链重构与快速转型的过程,炼油行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傅向升指出,近年来随着欧洲和日本部分炼油装置的战略调整,以及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其在全球炼油市场的布局,国内炼油行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市场压力。特别是在原油加工量持续波动、成品油需求下降的背景下,炼油行业亟需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破解过度竞争与效益低迷的困境。
面对挑战,傅向升提出,炼油行业的未来方向应该聚焦绿色低碳与创新发展。当前,我国炼油行业虽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原油加工量、炼油开工率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些差距。面向未来,炼油企业必须坚持“减油增化”战略,推动高端化学品和特种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绿色低碳方面,炼油企业应积极研发并应用低碳技术,推动绿色能源与绿色化学品的产业化,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与此同时,傅向升还指出,炼化一体化将成为未来炼油企业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关键路径。在“减油增化”的战略框架下,炼油企业必须通过产业链延伸、产品优化等方式,实现更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这不仅能帮助企业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还能为炼油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总体上看,绿色低碳技术的应用、智能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引入,以及产业链的优化与延伸,都将是推动炼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未来,炼化行业将继续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推动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提升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创新的推动和跨行业的协同合作,炼油行业必将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效的转型之路,为国家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