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我国石化产业生产力布局研究

2024-04-10 11:50:22 作者:齐景丽 马淑杰 梅楠轩等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杂志社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举报该信息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领域不断拓展延伸。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链条长、产品覆盖面广,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我国石化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石化行业对资源、环境、能源等要素的利用效率,为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民生保障提供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环境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五个方面,对全行业生产力布局进行深入探究。

作者:齐景丽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石化轻纺业务部副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化工工程师。

国内外石化产业现状概况

  当前,国际石化产业发展有以下特点:一是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进一步加剧。领先的跨国化学公司凭借资金、技术、品牌等优势,通过新建大型装置实现全球生产布局抢占全球市场先机。二是全球石化市场具有继续增长的潜力。石化行业为其他各行各业提供原料,而人口、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挑战都有可能成为石化行业的增长动力。三是原料多元化、发展新能源成为战略重点。在经济、政治等多重因素下,国际能源市场变得格外复杂。世界各国纷纷根据国情制定和调整能源战略,大力发展原料供应多元化替代。

  国内方面,我国目前建设有七大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福建古雷、广东惠州。2022年七大沿海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总计1.39亿吨/年,

  乙烯产能总计1440万吨/年,PX产能总计2190万吨/年。这表明七大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政策、区位优势,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优化产业结构,集群化效果正在显现。

  我国石化产业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是产业布局不断优化,空间上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为主导,沿江、西北及东北各具特色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格局。二是石化园区集群化发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园区共有643家。三是技术装备水平持续提升,我国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95%、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国产化率已超过80%。四是深度炼化一体化水平提高,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炼化一体化率约为18%。五是原料向轻质化发展,采用以轻质原油为原料的直接制化学品新技术以及丙烷脱氢制丙烯和乙烷裂解制乙烯技术蓬勃发展。六是数字化水平提高,数字技术将全方位渗透全过程、全环节,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流合一”。七是绿色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重点产品单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石化产业布局面临安全挑战

  影响我国石化产业布局的安全因素可从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是资源安全。当前,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仍处高位。2022年,国内进口原油5.08亿吨,对外依存度为71.2%,依赖程度较高,受采购渠道中断与运输路线受阻的风险较大。尽管我国已经建成一些石油储备基地,但石油储备能力与我国目前石油净进口量尚不匹配。因此,在面对油价高位运行时,稳定国内石油价格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一方面,我国中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高端产品产能明显不足,制造业所需高端聚烯烃长期依靠进口。另一方面,石化产业链相关成果转化应用难。产学研用协同研发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够健全,影响石化产业链完整性。石化新材料产业“无材可用”“有材不好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我国由石化产业大国迈向强国任务艰巨。

  三是环境安全。石化产业能耗强度较大、碳排放强度较高。2022年石化产业能源消耗量13.17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4.35%。2020年我国石化行业碳排放(不含下网电量间接排放)约9.6亿吨,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7%,位于工业领域第四位。

  环保方面来看,石化产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复杂、产业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现有化工环保技术缺乏原创性核心技术和成套设备,部分园区缺乏污染物一体化治理规划和综合整治措施,导致污染物治理效果差。

  安全方面来看,我国石化产业安全形势严峻。石化产品大多数情况具备易燃易爆的危险和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性质。一旦操作不当,会引起火灾、爆炸等大量重大事故和有毒气体、物质的泄漏和污染等各种危险事件。

  四是科技安全。我国高端化工新材料存在“卡脖子”问题,短板技术依然突出。尽管当前行业已在乙烯、丙烯、对二甲苯等化工基础材料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高端聚烯烃、碳纤维等高端新材料由于缺乏核心原创技术,仍面临严峻挑战。此外,科技成果保护能力有待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也深刻影响着行业科技安全。

  五是金融安全分析。当前,全球能源类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定价机制仍被欧美国家掌握。我国在大宗商品定价权和定价机制缺乏话语权。除外界因素外,我国企业亦缺乏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经验和风险意识,商业银行参与金融机构大宗商品业务程度有限、角色单一。

提升石化产业生产力具体举措

  针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发展矛盾,本文将在以下部分重点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

  首先,在资源安全方面,应坚持“拓展海外、多元供给”方针。强化国际供应链合作,融入全球贸易网络。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石化领域的高质量合作,建立从供应国到消费国的完整供应链保障体系。加强与战略性石油丰富区域合作,构建多功能、强协同的信息贸易网络。深化与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等国际组织以及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化工理事会、化工协会的交流与合作,跟踪境外重大原油项目动态,做好风险预判。拓宽石化原料供给通道,推进陆海原油进口通道建设,加快谋划与重点能源资源国的互惠项目,建立与能源生产国、过境国和消费国的战略联盟。

  增强能源储备体系建设。加强石油储备能力建设,构建多元化石油储备模式,进一步完善石油储备机制和保障机制。

  提升原油供应链保障能力。鼓励石化企业通过投资海外油田、参与海外油气开发等方式夯实海外原油供应。搭建全国性的原油供应链管理平台,对原油境外输入和境内流通进行有效监管,适度调整原油资源配置。推进石油物流运输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驱动石化物流企业作业数字化和运营高效化。充分利用信息通信5G技术,构建与石化物流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服务生态。推动各省份制定石油供应中断应急预案,保障经济社会有效运转。

  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应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遵循市场导向促进产业链相关技术产品研发。将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应用需求紧密结合,围绕国家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军工等领域需求,开发适应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稳定、减震、密封等方面要求的化工新材料。

  推动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发挥石化龙头企业优势,结合企业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将基础化工品转化为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品,打通从石油到精细化工的黄金产业链,促进石化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促进产业优化整合升级。通过资产重组、并购等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整合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创新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发展协同,促进龙头企业建设,加快产业提能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化工新材料供应保障能力,增强国际话语权。

  部际协调解决关键问题。例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工信部、生态环境部等部门,通过部际协调,并会商中国石化联合会、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等,重点开展石化新材料技术攻关。

  在环境安全方面,应提高节能降碳技术水平。推广重劣质渣油低碳深加工、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等工艺技术。提高大型加氢裂化反应器、气化炉、乙烯裂解炉、压缩机、高效换热器等设备设计制造能力。重点研发高效催化剂、助剂制备工艺。鼓励采用热泵、热夹点、热联合等技术,加强工艺余热、余压回收,实现能量梯级利用。

  加强节能减碳要素支撑。探索基于碳足迹制修订含碳化工产品碳排放核算以及低碳产品评价等标准,建立石化企业能耗和碳排放监测与评价体系,稳步推进企业能耗和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和评价工作。拟制高碳产品目录,稳妥调控部分高碳产品出口。组织实施国家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加强对企业能效水平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建立健全通报批评、用能预警、约谈问责等工作机制。

  提升污染综合治理能力。重点推进含盐、含酸、高氨氮、难降解、含重金属等高难度废水的深度治理。引导企业积极采用焚烧、氧化、高温裂解等先进技术对废母液、精馏残渣等危险废物进行妥善处置。研发和推广乙烯裂解气碱洗脱硫替代工艺、不含锑的催化裂化(FCC)钝化剂使用工艺、污泥干化工艺等减少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工业危险废物危害性的生产工艺技术。

  推动产业协同绿色发展。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政策,滚动开展绿色工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和绿色园区认定,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制造体系。优化化工园区规划布局,构建企业首尾相连、互为供需和生产装置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共建共享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制定完善化工企业入园鼓励政策,推动产业链耦合发展。

  推广先进安全技术管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以及国家危险化学品生产建设项目安全风险防控有关规定。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OHSMS 、HSE体系,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鼓励企业采用微反应、气体泄漏在线微量快速检测等先进适用技术,消除危险源或降低危险源等级,推进高危工艺安全化改造和替代。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科技技术手段,联通各地区各部门监管系统,提升石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政策落实的监管执法能效,提高石化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水平。

  科技安全方面,应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力度。通过在专项中布局化工新材料相关的项目,推动技术创新攻关,设立重点研发计划“化工新材料”专项,以及工信部“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加快研发绿色合成、新型催化等核心技术,重点突破智能仿生材料、新型储能材料等前沿技术,加快开发基础化工产品短流程制备工艺。

  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要素。制定和完善石化产业生产科技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明确石化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权利义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保护创新成果,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和侵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鼓励企业申请国内外专利,提高专利质量和转化率。加强科技成果保护意识,从电视、网络等多个渠道防范科技成果泄露。加强对石化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保障石化企业依法合规地开展生产科技安全活动。

  与此同时,还应重点加强科技人才引进,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企业中生产科技安全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在金融安全方面,应从国家层面建立人民币结算机制,以国际贸易合作为切入点提升定价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合作方式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加快人民币的结算与计价,提升大宗商品定价权。

  同时,我国应加强期货市场的能力建设,鼓励实体企业使用衍生品风险管理工具。鼓励商业银行、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实体企业四方联手合作扩充中国大宗商品的场外市场。

  最后,还应建立离岸贸易信息平台。充分发挥自贸区体制机制优势,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宗商品离岸贸易市场,通过大宗商品在岸与离岸贸易联动发展、期货与现货配套交易提升大宗商品话语权和定价权,深入参与全球供应链、生产链和价值链管理。